10月24日,住建部發布公告,批準《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以下簡稱“防水新規”),編號為GB55030-2022,自2023年4月1日起實施。
同日,財政部、住建部和工信部發布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綠色建材通知”),自2022年11月起,在北京市朝陽區等48個市(市轄區)實施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
“雙碳”目標下,發展低碳環保的綠色建筑乃大勢所趨,此次防水新規正式落地、疊加三部門全面推廣綠色建材,綠色建材產業有望加速發展,利好具備品牌、產品優勢的企業;與此同時,防水新規有望提升整體防水用料需求,同時基建需求加速落地,下游地產隨著低基數與寬松政策加碼、銷售亦有望逐步好轉,整體看以防水為代表的消費建材需求有望逐步改善。
防水新規正式落地,使用年限要求顯著提高。
相比2019年征求意見稿(防水設計工作年限中,屋面不低于20年、外墻不低于25年、室內工程不低于15年、地下工程不低于工程結構設計工作年限),防水新規提高室內防水要求、降低外墻要求,即“屋面不低于20年、室內工程不低于25年、地下工程不低于工程結構設計工作年限”,對于外墻則根據所在地區工程防水使用環境判斷、1級防水等級外墻需要1道以上防水層。若對比2000年開始實施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要求僅為5年),新規明確提高防水要求。
提高了防水道數要求,并與降雨、地下水位等掛鉤
具體要求方面,一是量化各級防水使用環境、應用更加科學,如地下工程原I級防水使用環境為人員長期停留的場所等,新規明確為抗浮設防水位標高與基礎底面標高高差H≥0m,屋面則是跟降雨量掛鉤,而不再由業主的建筑師決定適用的防水等級;二是提高防水道數要求,例如地下室I級防水原要求選兩到三種,新規明確不應少于三道;三是明確防水產品要求,包括防水卷材、涂料的耐水性測驗應在不低于在23℃×14d的條件下進行,明確防水產品最小厚度要求等。
該新規有望提升整體防水需求,加速集中度提升
據此前建筑防水協會秘書長估計,若按照征求意見稿,國內80%-85%的建筑都可能會被列為建筑防水的一級防水設防的要求。防水年限要求提高,一方面有望增加單位施工面積防水材料用量,提升整體防水用料需求;同時大量低端、偽劣防水材料產能或將加速退出,進一步帶動防水集中度提升。
防水新規的出臺以及政府對于綠色建材采購的支持對于防水市場容量和行業格局存在雙重的促進和優化,利好具備技術、供應和品質優勢的龍頭企業。主要觀點如下:
01新規促進防水工程量質齊升,市場有望明顯擴容
本次新規對建筑物各個部分作出防水工作年限要求,同時通過降雨量以及建筑用途清晰劃分出不同建筑物、建筑部位的防水等級,同時對防水層數要求亦有了明確的要求。此次新規相比之前防水“5年質保期”要求進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對應更長的防水年限、更多的防水層數,該行估計防水行業需求有望獲得明顯拉動,中期市場容量有望獲得超30%的提升。
02 加速洗牌,利好行業格局優化和集中
伴隨著防水新規落地,技術落后的小企業其產品質量、環保性能、保供能力等多方面的劣勢將進一步顯露,而具備規模、技術和質量等優勢的企業有望在新行業標準下取得更高的市場份額。新規正式推行后,行業格局將持續優化,行業集中度或將加速提升。